芥子
(《别录》)
【异名】芥菜子(《孙天仁集效方》),青菜子(《分类草药性》),黄芥子(《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芥菜"条。
【采集】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植株连根拔起,或将果实摘下,晒干后,打下种子,簸净果壳、枝、叶等杂质。
【药材】种子类圆球形,直径1~1.6毫米,种皮深黄色至棕黄色,少数呈红棕色。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表面现微细网状纹理,种脐明显,呈点状。浸水中膨胀,除去种皮,可见子叶两片,沿主脉处相重对折,胚根位于2对折子叶之间。干燥品无臭,味初似油样,后辛辣。粉碎湿润后,发生特殊辛烈臭气。以子粒饱满、大小均匀、黄色或红棕色者为佳。
全国各地皆产,以河南、安徽产量最大。
【化学成分】种子含黑芥子甙、芥子酶、芥子酸、芥子碱、脂肪油、蛋白质、粘液质。酶解后所得挥发油名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的甲酯、异丙酯、烯丙酯、丁酯、仲丁酯、丁烯-3-酯、戊烯-4-酯、苯酯、苄酯、苯乙酯和3-甲硫基丙酯。脂肪油是多种脂肪酸的甘油酯,其脂肪酸为芥酸、廿碳烯-11-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花生酸、硬脂酸、山嵛酸。
【药理作用】刺激作用
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曲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微温的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用作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活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
【炮制】炒芥子:原药簸净杂质,置锅内炒至深黄色,微有香味,取出。放凉。
【性味】辛,热。
①《千金食治》:"味辛,有毒。"
②《纲目》:"辛,热,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辛,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消肿毒。治胃寒吐食,心腹疼痛,肺寒咳嗽,痛痹,喉痹,阴疽,流痰,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
②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
③《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④《日用本草》:"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
⑤《纲目》:"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口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
⑥《分类草药性》:"消肿毒,止血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①《纲目》:"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盛,气虚久嗽者忌用。"
【选方】①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②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③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芥子一升,细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涂颔颊下。(《圣惠方》)
④治关节炎:芥末一两,醋适量。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贴敷痛处。三小时后取下,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⑤治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⑥治大人小儿痈肿:芥子末,汤和敷纸上贴之。(《千金方》)
⑦治肿及瘰疬:小芥子捣末,醋和作饼子,贴。数看,消即止,恐损肉。(《补缺肘后方》)
⑧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芥子三两,捣,细罗为散,以水蜜调为膏,涂于外喉下?之,干即易之。(《圣惠方》)
⑨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千金方》)
⑩治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孙天仁集效方》)
芥子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气:
【导读】:芥子 (《别录》) 【异名】芥菜子(《孙天仁集效方》),青菜子(《分类草药性》),黄芥子(《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植物形态详"芥菜"条。 【采集】夏末、秋初果实成...
相关推荐
-
金边龙舌兰
金边龙舌兰 (《南宁市药物志》) 【异名】金边莲(《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金边假菠萝(《南宁市药物志》),龙舌兰(《成都中...
-
金背枇杷花
金背枇杷花 (《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陇蜀杜鹃的花。植物形态详"金背枇杷叶"条。 【采集】5~6月采摘,晒...
-
金耳环1
金耳环 (《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病处方选》) 【异名】小洋紫苏(《广西植物名录》),盆上金耳环(《梧州草药及常见病多发...
-
金箔
金箔 (《本草蒙筌》) 【异名】金薄(《药性论》)。 【来源】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 【矿物形态】自然金,又名:生金...
-
珍珠菜
珍珠菜 (《南京民间药草》) 【异名】扯根菜、矮桃(《植物名实图考》),狗尾巴草(《南京民间药草》),山高梁、山地榆、山...
-
白蒿
白蒿 (《本经》) 【异名】蘩(《诗经》),皤蒿(《毛诗传》),由胡、蘩母、旁勃(《夏小正传》),白艾蒿(《僧深集方》),蓬蒿...
-
九龙藤叶
九龙藤叶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叶。植物形态详"九龙藤"条。 【功用主治】熏洗退膜翳。...
-
金鸡尾巴草根
金鸡尾巴草根 (《浙江天舢药植志》) 【来源】为金星蕨科植物针毛蕨或延羽卵果蕨的根茎。 【植物形态】①针毛蕨又名:金...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金边龙舌兰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