荩草
(《本经》)
【异名】菉竹(《诗经》),王刍(《毛诗传》),黄草(《吴普本草》),蓐、鸱脚莎(《尔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细叶莠竹、毛竹(《广州植物志》),马耳草(《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荩草的全草。
【植物形态】荩草
一年生草本。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45厘米,多节,常分枝,基部的节着土后易生根。叶鞘短于节间,生短硬疣毛;叶舌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茎,除下部边缘生纤毛外,余均无毛。总状花序细弱,长1.5~3厘米,2~10枚,呈指状排列或簇生于茎顶;有柄小穗退化,仅剩短柄;无柄小穗长4~4.5毫米,卵状披针形,灰绿色或带紫色;第1颖具7~9脉,先端钝;第2颖与第1颖等长,舟形,具9脉,而两侧脉不明显,先端尖;第1外稃长圆形,先端尖,长约为第1颖的2/3;第2外稃与第1外稃等长,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药黄色或紫色,长0.7~1毫米。颖果长圆形,与稃体几等长。花、果期8~10月。
生长山坡草地和阴湿处。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成分】叶和茎含乌头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荩草素。
【性味】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功用主治】止咳、定喘,杀虫。
①《本经》:"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②《药性论》:"治一切恶疮。"
③《吉林中草药》:"驱寒定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本草经集注》:"畏鼠妇。"
【选方】①治气喘上气:马耳草四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②治恶疮疥癣:马耳草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荩草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气:
【导读】:荩草 (《本经》) 【异名】菉竹(《诗经》),王刍(《毛诗传》),黄草(《吴普本草》),蓐、鸱脚莎(《尔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细叶莠竹、毛竹(《广州植物志》),马耳草(《吉林中草...
相关推荐
-
惊风草
惊风草 (《云南中草药》) 【异名】亮星草、亮叶子草、岩莲(《云南中草药》),披麻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
-
金刷把
金刷把 (《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石蕊科植物松石蕊的全体。 【植物形态】松石蕊 寄生地衣植物。全体呈珊瑚状,多回分...
-
粳米泔
粳米泔 (《本草从新》) 【异名】渐二泔(《证治要诀》),米沈(《纲目》)。 【来源】为淘洗粳米时第二次滤出之米泔水。 【...
-
金丝草
金丝草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猫毛草(《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肥马草、枪草(《种子植物名称》)。 【来...
-
光板猫叶草
光板猫叶草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大叶火焰草的叶及全草。 【植物形态】大叶火焰草,又名:荷莲...
-
桂枝
桂枝 (《唐本草》) 【异名】柳桂(《本草别说》)。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植物形态详肉桂条。 【采集】8~7月间...
-
龟胆汁
龟胆汁 (《纲目》) 【来源】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动物形态详龟版条。 【性味】《纲目》:苦,寒,无毒。 【功用主治】...
-
鬼箭锦鸡儿
鬼箭锦鸡儿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异名】着母香(藏名)。 【来源】为豆科植物鬼箭锦鸡儿的皮、茎、叶。 【植物形态...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惊风草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