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及已(《本草经集注》)
【类别】:全草类
【英文名】:SerrateChloranthusHerb
【异名】獐耳细辛(《纲目》),四叶细辛(《植物名实图考》),牛细辛、老君须(《湖南药物志》)。
【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及己的根。
【植物形态】及己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横走,侧根密集。茎节明显。叶对生,4~6片,生于茎上部,纸质,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间或倒卵形,长7~10厘米,宽2.5~5.5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锯齿,齿端有1腺体;叶柄长1~2厘米;托叶微小。穗状花序生茎端,单生或2~3分枝,总花梗长约1~2.5厘米;花苞微小,鳞片状,先端有细齿;花小,无花被及柄;雄蕊3,矩圆形,下部合生,生于子房外侧上部。中间的一个长约2毫米,有1个2室的花药,侧生的2个稍短.各有1个1室的花药;子房下位。浆果梨形。花期5月。
生长于阴湿树林中.分布江苏、安徽、湖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茎叶(对叶四块瓦)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春季开花前采挖,去掉茎苗、泥砂,阴干。
【化学成份】:全草含焦莪术酮(pyrocurzerenone)、左旋二氢焦莪术酮。
【性味】《别录》:"味苦,平,有毒。"
【功用主治】活血散瘀。治跌打损伤,疮疥,疖肿,月经闭止。杀虫。用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头癣、白秃、皮肤瘙痒、闭经;杀蛆和孑孓。
①《别录》:"主诸恶疮疥痴瘘蚀。"
②《日华子本草》:"主头疮,白秃,风瘙,皮肤痒虫,可煎汁浸并敷。"
③《纲目》:"杀虫。"
④《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治跌伤,扭伤,骨折,疖肿,经闭。"
【用法与用量】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3分。
【宜忌】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不宜长期服用,对开放性骨折不作外敷应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
【选方】①治头疮白秃:獐耳细辛为末,以槿木煎油调搽。(《活初全书》)
②治小儿惊风:及己一钱,钩藤八分。水煎,涂母乳上供小儿吸吮。(《湖南药物志》)
③治跌伤、扭伤、骨折:鲜及己根加食盐少许捣烂,烘热敷伤处;另取根二至三分,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经闭:及己一至三分,水煎冲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及已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气:
【导读】:【中文名】:及已(《本草经集注》) 【类别】:全草类 【英文名】:SerrateChloranthusHerb 【异名】獐耳细辛(《纲目》),四叶细辛(《植物名实图考》),牛细辛、老君须(《湖南药物志》)。 【来源...
相关推荐
-
蒺藜苗
蒺藜苗 (《纲目》) 【异名】蒺藜蔓(《千金翼方》)。 【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茎叶。植物形态详"刺蒺藜"条。 【化学成...
-
白鱼
白鱼 (孟诜) 【异名】跷鱼(《滇南本草》),饕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 【来源】为鲤科动物翘嘴红跷的肉。...
-
麂肉
麂肉 (《本草拾遗》) 【来源】为鹿科动物小麂的肉。 【动物形态】小麂,又名:黄麂,黄?。 形小,肩高约40厘米,体长70~...
-
白鱼尾果
白鱼尾果 (《闽东本草》) 【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植物形态详"白鱼尾"条。 【采集】9~10月采,阴干。 【功用...
-
蝮蛇脂
蝮蛇脂 (《本草拾遗》) 【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脂肪。动物形态详蝮蛇条。 【功用主治】《纲目》:绵裹塞耳聋,亦敷...
-
白果根
白果根 (《重庆草药》) 【来源】为银杏种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植物形态详白果条。 【采集】9~10月采。 【化学成分】根皮...
-
骨碎补
骨碎补 (《本草拾遗》) 【异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
-
白马骨
白马骨 (《本草拾遗》) 【异名】六月雪、路边金(《宁乡县志》),满天星((阳春县志》),路边鸡(《草木便方》),六月冷、曲...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蒺藜苗
下一篇: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