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健康网-优质健康、养生、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 专题 地图
首页 中药

是菜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气:
【导读】:是菜 (《纲目》) 【异名】辣米菜(《纲目》),野油菜(《分类草药性》),塘葛菜(《岭南采药录》),干油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石豇豆(《贵阳民间药草》),鸡肉菜、田葛菜(广州部...

是菜
(《纲目》)
【异名】辣米菜(《纲目》),野油菜(《分类草药性》),塘葛菜(《岭南采药录》),干油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石豇豆(《贵阳民间药草》),鸡肉菜、田葛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江剪刀草、野雪里蕻、野芥草、野菜花(《上海常用中草药》),山芥菜、独根菜、山萝卜、金丝荚(《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薄菜的全草或花。

是菜

【植物形态】是菜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直立或卧伏地面。茎下部的叶长椭圆形,或作羽状分裂,上部的叶较少分裂或不分裂,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小,排列成总状花序,花梗长约0.5厘米;萼片4,开展,基部等宽,背部先端略带褐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基部狭窄;雄蕊6枚,4强;心皮2,花柱1,柱头不分裂。长角果线形,长约2.5厘米,隔膜薄而透明,具短柄,无小苞片,有种子2列。种子小,极多,卵状,褐色。花期5~9月,边开花,边结果。
野生于荒地、路旁及田园中。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此外,同属植物印度是菜与是菜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植物体较为坚挺,茎下部的叶羽裂较多。常与是菜同等使用。
【采集】5~7月采收。
【化学成分】全草均含是菜素。
【药理作用】①止咳,祛痰作用
小鼠口服是菜素60毫克/公斤没有止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家兔口服有祛痰作用(酚红法)。
②抗菌作用
用平板双倍稀释法最终浓度为每毫升5毫克时,对4株肺炎球菌及4株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毒性】家兔每天灌胃60毫克/公斤,共10天,心电图及外观检查均未见毒性反应。
【性味】辛,凉。
①《本草拾遗》:味辛,温,无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辛,凉,无毒。
③《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苦辛,无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用主治】清热,利尿,活血,通经。治感冒,热咳,咽痛,麻疹不易透发,风湿关节炎,黄疸,水肿,疔肿,经闭,跌打损伤。
①《本草拾遗》:去冷气,腹内久寒,饮食不消,令人能食。
②《纲目》:利胸膈,豁冷痰,心腹痛。
③《分类草药性》:治刀砍斧伤,烂疮,生肌,嚼涂。
④《岭南采药录》:和生鱼煎汤服之,能去骨中之热。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腹水,淋疾;外用治汤火伤。
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疔毒;内服通气血。治妇女乳病,并治咳嗽,黄疸。
⑦《贵阳民间药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外用治漆疮,疔疮,痈肿。
⑧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水,凉血解毒。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失音;肺热咳嗽,咳血;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水肿。
⑨《福建中草药》:疏风透表,理气和胃。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杨,0.5~1两(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宜忌】《上海常用中草药》:本品不能与黄荆叶同用,同用则使人肢体麻木。
【选方】①治风寒感冒:是菜一至二两,葱白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热咳:野油菜一两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头目眩晕:野油菜(嫩的)切碎调鸡蛋,用油炒食。(《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胃脘痛:干是菜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关节风湿痛:鲜是菜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干血痨:每天用是菜一两,酌加红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麻疹不透:鲜是菜全草,一至二岁每次一两,二岁以上每次二两。捣汁,调食盐少许,开水冲服。
⑧治鼻窦炎:鲜是菜适量。和雄黄少许捣烂,塞鼻腔内。
⑨治蛇头疔:鲜是菜和三黄末(中成药)捣烂外敷,或调鸭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疔疮,痈肿:野油菜,捣烂敷患处。
⑾治漆疮:鲜野油菜,捣汁外搽。
⑿治蛇伤:野油菜一两五钱,小火草一两。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黄、野油菜捣烂敷患处。(⑩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⒀治跌打肿痛:鲜是菜二至四两。热酒冲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从是菜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是菜素内服,每日200~300毫克,10天治疗100例,20天治疗98例。前者有效率为80%,临床控制率为4%,显效率为21%;后者有效率为90%,临床控制率为8%,显效率为41%。实践表明本品祛痰作用明显,其次是止咳、平喘,较是菜水煎剂(3两/日)疗效为高,副作用也明显降低。治程中可有口干、胃部不适、头晕等反应,但均轻微短暂,不影响服药。

    文章标签:
      是菜,是菜,《,纲目,》,【,异名,】,辣米,菜,野,
    相关推荐
    • 寒莓根

      寒莓根 (《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的根,植物形态详寒莓叶条。 【性味】①《闽南民间草药》:酸,平...

    • 寒水石

      寒水石 (《吴普本草》) 【异名】凝水石、白水石(《本经》),凌水石(《别录》),盐精(《丹房鉴源》),水石、冰石(《石药尔...

    • 旱柳叶

      旱柳叶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河柳、言叶柳、小叶柳(《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旱柳的...

    • 旱水仙根

      旱水仙根 (《贵州草药》) 【来源】为石蒜科植物韭莲的根。植物形态详赛番红花条。 【功用主治】治痈疮红肿。 【用法与用...

    • 莲子

      莲子(《本草经集注》) 【异名】藕实、水芝丹(《本经》),莲实(《尔雅》郭璞注),泽芝(《纲目》),莲蓬子(《山西中药志》...

    • 黑色鳞毛蕨根

      黑色鳞毛蕨根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色鳞毛蕨的根茎。 【植物形态】黑色鳞毛蕨,又名:黑足...

    • 岩泽兰

      岩泽兰 (《贵州民间药物》) 【异名】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的全草。 【植物形态】岩泽...

    • 薅田

      薅田? (《纲目》) 【异名】?(《尔雅》),蛇泡?、黑龙骨(《生草药性备要》),三月泡(《辰溪县志》),红梅消、红琐梅、过江...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寒莓根 下一篇:暂无

    相关分类

    热门资讯

    皖ICP备202300751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