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健康网-优质健康、养生、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 专题 地图
首页 中药

薅田藨根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气:
【导读】:薅田藨根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茅莓根(《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植物形态详薅田?条。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4.5%,糖2.3%,黄酮甙1.6%。 【性味】甘苦...

薅田藨根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茅莓根(《福建中草药》)。

薅田藨根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根。植物形态详薅田?条。
【化学成分】根含鞣质4.5%,糖2.3%,黄酮甙1.6%。
【性味】甘苦,平。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酸,平,无毒。
③《重庆草药》:苦,平,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风湿痹痛,肝炎,泻痢,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咳血,吐血,妇人崩漏,跌打损伤,疔疮肿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浸酒壮筋骨。
②《本草求原》:治瘰疬。炒存性,开油搽坐板疮。
③《植物名实图考》:养筋活血,消红退肿。
④《分类草药性》:治吐血,经水不调,跌打损伤。
⑤《岭南采药录》:理蛇伤,感冒夹色。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驱风,治风湿疼痛,癫狂。解热毒,治疔疮肿毒。
⑦《福建民间草药》:益阴涩精,疗脾泄,止下痢。
⑧《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除湿。治感冒高热,咽喉肿痛,肝炎,咳血,吐血,肾炎水肿,尿路感染,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⑨《中国药植志》:治慢性肝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重庆草药》:孕妇禁用。
【选方】①治月经不调:薅秧泡根一斤,红泽兰四两,刘寄奴根四两。泡酒服,早晚各服一酒杯。(《重庆草药》)
②治妇人崩漏:薅田?根一两,乌?刺根一两,川白蜡二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③治妇人白带:薅田?根一两至一两五钱,瘦猪肉炖汤,以汤煎药服。(《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冷痹,久年关节疼痛:薅田?根五斤,煎汤去渣,同老母鸡(去毛及肠杂)一只炖服。(《闽东本草》)
⑤治关节炎:㈠茅莓根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一周后,每服一小盅,日服二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㈡茅莓根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黄疸:薅田?根二至四两,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胃痛:茅莓干根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⑧治糖尿病:薅田?根二至四两,猪小肚一至二个。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小儿疳积:茅莓干根五钱,加龙眼适量。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⑩治喉蛾:薅田?根捣烂,浸米泔含漱。(《闽东本草》)
⑾治疗过敏性皮炎:茅莓根、明矾各适量。先将茅莓根煎醋,后加入明矾。外洗患处,日一次。(福建《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⑿治骨髓炎:鲜茅莓根白皮适最,加烧酒少许,同捣敷患处,一日二次。亦可配合茅莓全草四两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泌尿系结石
取鲜茅莓根或全草4两切碎,加酒成食醋4两,水适量,煎1小时取汁顿服或分2次服。每日1剂,服至排除结石或症状消失。治疗54例,27例从小便中排出结石,19例症状消失但无明显排石,7例无效改用手术治疗。服药后排石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4天,一般在5~6天;排出的结石最大直径0.6厘米,最小者呈砂粒样;排石最多者达101粒;多发性结石服药后不能一次排尽,一般需5天左右才能排完。另观察24例,治愈(症状消失,排尿时检到结石,或X线复查结石阴影消失)15例,好转(症状消失,X线复查结石位置下移)2例。最短1天,最长33天,平均4~6天。初步认为:本药对直径0.6或1厘米以下的结石效果较好;对1厘米以上及肾盂内多角结石或肾盏内结石效果较差,如服药2周未见奏效者,应以手术治疗为宜。治程中曾发现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肾盂结石,服药后位置发生改变,但结石未见变小,因此认为本药尚无溶解结石作用。一般病人服药后尿量有轻度增多,排石前常伴有短暂疼痛或感疼痛加剧。由此推断,本药有使输尿管增强蠕动和轻度利尿作用,从而有利于结石的排出。治程中除少数病例服药后胃病加剧外,未见明显副作用。
②治疗丝虫病
取鲜红梅消根1斤,洗净去除外层粗皮。切碎,加白酒2斤浸泡10~15天,去渣过滤。现症期(象皮腿)病人在发作前和前驱期服30毫升(成人),每日1次,连服3天。带虫期每日1次,每次15-20毫升(成人),睡前服,4日为一疗程。观察现症期患者13例,治疗后仅复发1例,轻度消肿6例,中度消肿7例;带虫期病人经服药半月至6个月后,复查27例,结果22例转阴。

    文章标签:
      薅田,藨根,薅田,藨根,《,福建民间草药,》,【,
    相关推荐
    • 哈蟆油

      哈蟆油 (《药材资料汇编》) 【异名】田鸡油、哈什蟆油、蛤蚂油(《中药通报》(5):205,1956),哈士蟆油(《中药志》)。 【来...

    • 香橼

      【中文名】香橼(《本草图经》) 【类别】 果实类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①枸橼(杨孚...

    • 苍耳

      苍耳 (《千金食治》) 【异名】卷耳(《诗经》),葹(《楚辞》),苓耳(《毛诗传》),地葵(《本经》),枱耳(《楚辞》王逸注),...

    • 阿里红

      阿里红 (《新疆中草药手册》) 【异名】落叶松茸(《新疆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多孔菌科植物苦白蹄的干燥菌瘤。 【植...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诃子 下一篇:暂无

    相关分类

    热门资讯

    皖ICP备202300751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