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健康网-优质健康、养生、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 专题 地图
首页 中药

檀香

时间:1970-01-01 08:00 来源:未知 作者:小久 人气:
【导读】:檀香(《别录》) 【异名】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裕香(《纲目》)。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植物形态】檀香...

檀香(《别录》)

檀香


【异名】旃檀(竺法真《罗浮山疏》),白檀(陶弘景),白檀香、黄檀香(《本草图经》),真檀,裕香(《纲目》)。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
【植物形态】檀香
常绿小乔木,高6~9米。具寄生根。树皮褐色,粗糙或有纵裂;多分枝,幼枝光滑无毛。叶对生;革质;叶片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无毛;叶柄长0.7~1厘米,光滑无毛。花腋生和顶生,为三歧式的聚伞状圆锥花序;花梗对生,长约与花被管相等;花多数,小形,最初为淡黄色,后变为深锈紫色;花被钟形,先端4裂,裂片卵圆形,无毛;蜜腺4枚,略呈圆形,着生在花被管的中部,与花被片互生;雄蕊4,与蜜腺互生,略与雌蕊等长,花药2室,纵裂,花丝线形;子房半下位,花柱柱状,柱头3裂。核果球形,大小似樱桃核,成熟时黑色,肉质多汁,内果皮坚硬,具3短棱。种子圆形,光滑无毛。
野生或栽培。分布印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台湾亦有栽培。
本植物心材中的树脂(檀香泥)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采得后切成小段,除去边材(制造檀香器具时,剩下的碎材,亦可利用)。
【药材】分黄檀香和白檀香两种。多呈圆柱形或微扁;挺直,少数微有弯曲,常锯成长短不等之段,一般长50~100厘米,直径10~20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放置日久则颜色较深,外表光滑细致,可见细长的纵裂隙。两端平截面整齐,截断面圆形或微扁圆形,具细长裂隙,呈放射状排列,并可见锯断痕迹。质致密而坚实,极难折断,碎块折断后呈刺状。具异香,燃烧时更为浓烈,味微苦。黄檀香色深,味较浓;白檀香质坚,色稍淡。制造器具后剩余的碎材,称为檀香块,大小形状,极不规则,表面光滑碗稍粗糙,色较深,有时可见年轮,呈波纹状。纵劈后,断面纹理整齐,纵直而具细沟。以色黄,质坚而致密、油性大,香味浓厚者为佳。
主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
【化学成分】心材含挥发油(白檀油)3~5%。油含α-檀香萜醇和β-檀香萜醇90%以上,檀萜烯、α-檀香萜烯和β-檀香萜烯、檀萜烯酮、檀萜烯酮醇及少量的檀香萜酸、檀油酸、紫檀萜醛。
【炮制】用水浸泡,镑片或劈碎,晾干。
【性味】辛,温。
①《日华子本草》:热,无毒。
②《珍珠囊》:甘苦。
③《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经。
②《本草通玄》:脾,肺。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和胃。治心腹疼痛,噎膈呕吐,胸膈不舒。
①陶弘警:消风肿。
②《本草拾遗》:主心腹霍乱,中恶,杀虫。
③《日华子本草》:治心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敷外肾并腰肾痛处。
④《珍珠囊》:引胃气上升,进食。
⑤《纲目》:治噎膈吐食。又面生黑子,每夜以浆水洗拭令赤,磨汁涂之。
⑥《本草备要》;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
【宜忌】《本草汇言》:如阴虚火盛,有动血致嗽者,勿用之。
【选方】①治心腹诸痛,属半虚半实者:丹参一两,白檀香、砂仁各一钱半。水煎服。(《医学金针》丹参饮)
②治心腹冷痛:白檀香三钱(为极细末),干姜五钱。泡汤调下。
③治噎膈饮食不入:白檀香一钱五分,茯苓,橘红各二钱。俱为极细末,人参汤调下。
④治阴寒霍乱:白檀香、霍香梗、木香、肉桂各一钱五分。为极细末。每用一钱,炒姜五钱,泡汤调下。(②方以下出《本草汇言》)
⑤解恶毒风肿:白檀香、沉香各一块,重一分,槟榔一枚。上三味各于砂盆中以水三盏细磨取尽,滤去滓,银石铫内煎沸,候温,分作三服。(《圣济总录》檀香饮)
【名家论述】①李杲:檀香能调气而清香,引芳香之物上行至极高之分,最宜橙橘之属,佐以姜、枣,将以葛根、豆蔻、缩砂、益智通行阳明之经,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中,同为理气之药。
②《本草述》:白檀之用,在洁古云引胃气上升,进饮食,而时珍所谓治噎膈吐食,不几能升者又能降乎?东垣所说,白檀调气在胸膈之上,处咽嗌之间,而《日华子》更言煎服止心腹痛、霍乱、肾气痛,是则其调气不止在上焦而已也。总之,元气根于肾,畅于脾胃,统于肺,由下而升,即得从上而降,盖原其所自始,义固如是;而胸膈之上,咽喉之间,乃主气之肺,其所治在斯耳。第白檀功用,尽于东垣散冷气一语,如弘景消风热肿毒,亦即阳气之不能达于阴者,所郁聚为热风,是热之所化耳,无二义也,非谓其治冷又治热也。
③《本草求真》:白檀香,熏之清爽可爱,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辟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

    文章标签:
      檀香,檀香,《,别录,》,【,异名,】,旃檀,竺法,
    相关推荐
    • 浮小麦

      浮小麦(《本草汇言》) 【异名】浮水麦(《本草蒙筌》),浮麦(《纲目》)。 【来源】为干瘪轻浮的小麦,水淘浮起者。植物形...

    • 橘核

      橘核(《日华子本草》) 【异名】橘子仁(《婉僧坦集验方》),橘子核(《本草衍义》),橘米(《四川中药志》),橘仁(《药材学...

    • 檀香油

      檀香油(《纲目拾遗》) 【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植物形态详檀香条。 【制法】将檀香的心材...

    • 预知子

      预知子(《日华子本草》) 【异名】盍合子、仙沼子(《日华子本草》),压惊子(《医林纂要》)。 【来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

    • 白豆蔻

      白豆蔻 (《本草拾遗》) 【异名】多骨(《本草拾遗》),壳蔻(《本经逢原》),白蔻(《本草经解》)。 【来源】为姜科植物白豆...

    • 菩提树花

      菩提树花 (《药用植物学》)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南京椴的花序。 【植物形态】南京椴,又名:密克椴树、白椴。 落叶乔木...

    • 八角枫花

      八角枫花 (《四川中药志》) 【别名】牛尾巴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花。植物...

    • 白三七根

      白三七根 (《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景天科植物碗豆七的根。植物形态详白三七条。 【性味】味苦涩,性凉。 【功用主治...

    版权声明:

    1、本文系会员投稿或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2、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

    上一篇:浮小麦 下一篇:暂无

    相关分类

    热门资讯

    皖ICP备202300751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