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介绍
甘辉立教授,医学博士,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华医师协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2005年至2006年曾派赴宾昔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CCF)、费城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圣地亚哥医学中心Thornton医院、UCLA医学中心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深造;2009年派赴美国亚特兰大Cryolife中心深造;2011年分别再赴圣地亚哥医学中心Thornton医院和英国剑桥大学附属Papworth医院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外科治疗作临床研修。甘辉立教授主编全英文专著《PULMONARYEMBOLISMANDPULMONARYTHROMBOENDARTERECTOMY》(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该书由美国纽约NOVA科学出版公司于2011年出版,全书六十余万字均由甘辉立教授编撰,是全世界第一部在肺动脉栓塞领域的专著,该书受到心血管外科和肺循环医学界国际权威专家的好评和收藏。甘辉立教授主编、组织美国、德国、英国、印度等多国专家参与编撰的全英文专著《PULMONARYHYPERTENSION:PATHOGENESIS,DIAGNOSISANDTREATMENTS》,该书由美国纽约NOVA科学出版公司于2012年出版;甘辉立教授主编《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rocedures,MedicalUsesandAdverseEffects》,于2013年4月由美国纽约NOVA科学出版公司。还因为在肺动脉高压领域的杰出成绩,甘辉立教授应德国肺动脉高压权威专家HaraldKaemmerer教授邀请作为副主编参与权威专著《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inCongenitalHeartDisease:Eisenmenger’sSyndrome-AGlobalPerspective》编写。另外甘辉立教授还组织国内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专家主编的中文专著《肺动脉栓塞》一书已编撰完成,即将于2014年由军医出版社出版。甘辉立教授还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医学专著10部。甘辉立教授近年来发表SCI论文30余篇。在美国高水平SCI杂志《PLoSOne》发表的论文Thewalleclipsingsignonpulmonaryartery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ispathognomonicforpulmonaryarterysarcomaPLoSOne.2013;8:e83200.一文,在全世界首先发现并命名了“蚀壁征”(Thewalleclipsingsign),解决了肺循环医学界肺动脉栓塞与肺动脉肉瘤误诊从而导致误治的难题。在高水平SCI杂志《PLoSOne》发表的论文PatientswithCongenitalSystemic-to-PulmonaryShuntsandIncreasedPulmonaryVascularResistance:WhatPredictsPostoperativeSurvival.PLoSOne.2014;9:e83976.通过大组(1000例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长期疗效的随访研究,确定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解决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手术指征不明、通过拓宽手术适应证,使一大批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从新获得治疗新生的机会,并通过严格手术适应证,挽救了一大批没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还在《PLoSOne》发表的论文FibrinogenAalphaThr312Alapolymorphismspecificallycontributestochronicthromboembolicpulmonaryhypertensionbyincreasingfibrinresistance.PLoSOne.2013;8:e69635.确定了急性肺动脉栓塞转化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机制,从而为防治肺动脉栓塞慢性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心血管外科最高SCI杂志《JThoracCardiovascSurg.》发表的论文4篇,分别确立了肺动脉肉瘤外科治疗疗效、在全世界首先创立了延伸到右心系统的平滑肌瘤分型方案及手术治疗方案、确立单向活瓣补片法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疗法;还确立了右冠状动脉开口重度狭窄病变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危险因子,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发现这一危险因子。由于取得上述杰出成果,甘辉立教授2013年入选2.15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心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项目号码:2013-02-002);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北京市科技专项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北京市优秀归国留学人员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专项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研究基金;先后作为骨干参加国家“九五”,“十五”攻关;作为分题负责人参加2006.01-2010.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2009.01-2012.4多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CHEST-1及CHEST-2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2012.07-2015.12: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氢预适应防治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项目编号:Z121107001012067),和2011.0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肢体缺血后适应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活化、预防治疗肺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81070041),和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课题研究。担任《JournalofThoracicandCardiovascularSurgery》、《CardiovascularTherapeutics》、《VascHealthRiskManag.》等十多种SCI收录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担任《微循环学》杂志编委,《PragmaticandObservationalResearch》杂志荣誉编委。发表心血管外科论文100余篇,其中MEDLINE收录40篇,SCI收录30篇,影响因子累加超过60,其中在美国高水平SCI杂志《PLoSOne》发表论文3篇,在美国高水平杂志《JThoracCardiovascSurg.》发表论文4篇。《CongenitalSystemic-to-pulmonaryShuntswithSeverePulmonaryArteryHypertension:ComparisonofOutcomeofSurgicalorNon-surgicalTreatmentadjustedbyPropensityScore》一文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儿童心脏病学和心脏外科大会(the5thWorldCongressofPaediatricCardiologyandCardiacSurgery)大会宣讲。从事心血管外科二十七年,临床工作方向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病、肺循环疾病的外科治疗,完成心外科手术4000余例。研究方向主要集中肺动脉高压,从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急、慢性肺动脉栓塞,尤其是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方面临床研究二十余年。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方面,成功治疗一组重症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人,手术成功率高达95%,救治了一批传统方法不能治疗的病人。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方面,主要集中于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中央型、外周型分型方案(安贞医院分型方案),用于术前评估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可能性、术中术后危险因子的预测。在国内最先开展重症急性肺动脉栓塞取栓治疗及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取得了成功经验;并对200余例急、慢性肺动脉栓塞完成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为亚洲最大一组病例,取得良好疗效。在临床科研工作中,为了防治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中出现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明了POM操作法,即“肺寡血操作法”,是有效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在全世界首次发现并命名了肺动脉肉瘤与急性肺栓塞和慢性肺栓塞相签别诊断的“蚀壁征”,使肺动脉肉瘤被误诊误治的机率大为降低。还应用体外膜肺治疗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和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将这种并发症的救治成功率由20%提高到90%以上。首创“交叉连锁缝合法”修补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巨型室间隔缺损,将原来由间断褥式缝合法修补巨型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发生率由40%左右降低为0。上述成果,2013年度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度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策略》(2005医-2-014);2013年度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二):《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2013医-3-013)。?学历1981.09-1986.07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学士学位1986.09-1989.07湖北医科大学(现武汉大学医学院)心胸外科硕士,硕士学位1995.09-1998.07首都医科大学心胸血管外科博士,博士学位2005.03-2006.03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工作经历1989.07-1992.09武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三医院心胸外科住院医师1992.09-1995.09武汉大学附属武汉市三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讲师1998.07-1999.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讲师1999.10-2007.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07.11月-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2005.03-2006.03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医学中心高级访问学者2011.01-2011.03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圣地亚哥医学中心短期访问学者2011.05-2011.06英国剑桥大学Papworth医学院短期访问学者2011.09-201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硕士生导师201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爱稀客肺动脉高压公益组织特约顾问国际CTEPH研究会高级会员(SeniormemberoftheAssociationforResearchinCTEPH)国际肺循环研究院(PVRI)高级会员(SeniormemberofPulmonaryVascularResearchInstitute)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中华医师协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会员《JournalofThoracicandCardiovascularSurgery》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CardiovascularTherapeutics》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VascHealthRiskManag.》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CaseReportinMedicine》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JournalofAtrialFibrillation》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ChineseMedicalJournal》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心肺血管疾病杂志》杂志同行评议审稿人《微循环学》杂志编委《PragmaticandObservationalResearch》荣誉编委CHEST-1及CHEST-2研究可手术性国际评估人?在研项目2006.01-2010.12.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的研究》(课题任务书编号:2006BAI01A07)子课题《国家肺动脉高压多中心、前瞻性登记注册研究》,作为独立研究者参加,正在进行中。2011.01-2013.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肢体缺血后适应抑制肺泡巨噬细胞活化、预防治疗肺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81070041),主要研究者(PI),正在进行中。2009.01-2012.4多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CHEST-1及CHEST-2研究(新型降肺动脉压药物治疗不可手术治疗的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作为LOCALEXPERIENCEDSURGEON参加,正在进行中。2012.07-2015.12: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氢预适应防治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项目编号:Z121107001012067),主要研究者(PI),正在进行中。?学术奖励:2013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200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九)(2005医-2-014-09):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策略。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二)(2013医-3-013-02):提高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关键技术研究...擅长:心外科专长:1.采用胸部微创外科,小切口方法,消融单发性房颤,对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治疗有很深造诣2.对于冠心病,采用双乳内动脉及桡动脉进行全动脉化,心脏不停跳,不输血进行搭桥手术。3.心血管外科,先心病、瓣膜病及冠心病冠脉搭桥手术及其它心血管疾病。4.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瓣膜病外科治疗、冠心病外科治疗有丰富经验5.急性肺动脉栓塞、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版权声明:
1、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2、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3、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