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健康网-优质健康、养生、生活百科知识分享平台! 专题 地图
首页 >变态反应科

外耳湿疹

错误反馈
外耳湿疹
  • 外文名:
  • 就诊科室:变态反应科
  • 传染性:无
  • 多发群体:
  • 常见病因:
  • 常见症状:耳痒、瘙痒、丘疹、脱屑、皮肤皲裂、结痂、外耳道狭窄、传导性耳聋、耳鸣
  • 人气指数:
  • 更新日期:2023.11.28 11:27
  • 疾病介绍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浸润,有浆液渗出,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若不仅发生在外耳道,还包括耳郭和耳周皮肤则为外耳湿疹。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等可预防外耳湿疹。

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已有月蚀疮的记载:"月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因名之为月食疮也"。可见当时已认识到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载:"月蚀疮,小儿多有之。盖由嗜甘肥,荣卫不清,风湿毒热之气,蕴蓄脏腑。"简要的阐明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其后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阐发,如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谓"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色,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卷四谓"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宜川粉散搽之。如初生如黍,次烂如鸦啗之状,名鸦啗疮,用鸦啗散吹之"。至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始称本病为旋耳疮,指出:"旋耳疮,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其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

疾病标签:
    外耳湿疹,外耳湿疹症状,外耳湿疹治疗
相关疾病
  • 泡性眼炎

    628健康网为您分享有关泡性眼炎的症状,泡性眼炎的治疗方法,泡性眼炎的预防知识,泡性眼炎的症状图片,泡性眼炎吃什么药,泡...

  • 外源性光感性皮炎

    628健康网为您分享有关外源性光感性皮炎的症状,外源性光感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外源性光感性皮炎的预防知识,外源性光感性皮...

  • 蚂蚁叮咬

    628健康网为您分享有关蚂蚁叮咬的症状,蚂蚁叮咬的治疗方法,蚂蚁叮咬的预防知识,蚂蚁叮咬的症状图片,蚂蚁叮咬吃什么药,蚂...

  • 过敏性结膜炎

    628健康网为您分享有关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过敏性结膜炎的预防知识,过敏性结膜炎的症状图片,过...

版权声明:

1、本站内容仅做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2、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会员发布,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3、本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分类

皖ICP备202300751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