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以上三层为心土层。
心土层资料基本介绍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来自岩石、无机物、有机物,主要?由矿物质、空气、水、有机物构成。地球表面形成1厘米厚的土壤,约需要300年或更长时间。不同的土壤类型,分层也不一样。一般人为地把他们分为A,B,C三个层,即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
心土层又称“生土层”。是土壤剖面的中层。位于表土层与底土层之间。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由于有物质的移动和淀积,所以表土层和心土层最能反映出土壤形成过程的特点。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的结构一般较差,养分含量较低,植物根系少。旱作土壤的心土层,一般保持着开垦种植前自然土壤淀积层的形态和性状,耕种引起的变化小;水稻土的心土层,在正常情况下多发育为具有棱块或棱柱状结构的斑纹层。B层是淀积层。C层是风化层。R层是岩石层。
心土层位于犁底层以下,厚度约为20-30厘米,该层也能受到一定的犁,畜压力的影响而较紧实,但不象犁底层那样紧实。在耕作土壤中,心土层是起保水保肥作用的重要层次,是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在这一层中根系的数量约占根系总量的20-30%
特点
含有机质少,结构性差,受耕作措施影响小,根系分布极少,大多保留着自然土壤淀积层的形态和性状。水稻土的心土层,包括渗育层和潴育层。渗育层也叫初期潴育层,具有块状结构,有托水托肥作用。潴育层又叫斑纹层或淀积层。一般是指犁底层以下,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这层土壤有较多的锈纹和锈斑。在排水良好的水稻土中,由于不断渗漏,时湿时干,这层常出现锈纹、锈斑和铁结核等新生体。潴育层厚是肥沃水稻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