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技术学报》创刊于198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和东南大学联合主办发行的学术性月刊,是中国在介绍传感器理论和应用领域方面的刊物。
传感技术学报资料办刊历史
198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召开了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会议决定创办《传感技术学报》并成立编委会。
1988年,《传感技术学报》创刊。
2006年,刊期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2007年,变更为月刊。
2014年11月,该刊成为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传感技术学报》按栏目分:力学敏感器件、光学敏感器件、光纤敏感器件、生物、化学敏感器件、温度敏感器件、声学敏感器件、电磁学敏感器件、气体敏感器件、湿度敏感器件、机器人敏感器件、多种传感器技术处理的方法和理论、工艺技术、纳米材料及电子技术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等,同时也刊登具有中国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
人员编制
据2018年6月《传感技术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传感技术学报》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委员10人,特约海外编委6人,特约科学院编委人7人,委员37人。
顾问委员
丁衡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
王立鼎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
叶声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
孙优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
陈洪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
俞汝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
欧进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尤政
清华大学
蒋庄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
刘明
北京中科院
展开表格
办刊成果
收录情况
《传感技术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英国INSPEC、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等收录。
研究发表
据2018年6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传感技术学报》共出版文献6540篇。
据2018年6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传感技术学报》载文量为5771篇。
影响因子
据2018年6月14日中国知网显示,《传感技术学报》总被下载175931297300次、总被引5646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83、(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291。
据2018年6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传感技术学报》被引量为43850次、下载量为27125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传感技术学报》影响因子为1.28,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609名。
荣誉表彰
2011-2012年,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2011年,获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2年,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2016年12月,《传感技术学报》入选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据2018年6月14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传感技术学报》是江苏省一级期刊,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
文化传统
• 办刊特色
《传感技术学报》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1]发刊词·传感技术学报[引用日期2018-06-14]
[2]传感技术学报·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18-06-14]
[3]《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传感技术学报》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东南大学[引用日期201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