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创刊于1959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截至2010年2月,《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6人,荣誉编委6人。据2018年9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共出版文献12118篇、总被下载1325761次、总被引4777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0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88。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资料办刊历史
1959年,《工作简讯》创刊,知网收录一期。
1964年,更名为《工作通讯》。
1965年,更名为《组合机床通讯》。
1976年,该刊为季刊。
1977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1979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1985年,更名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主要讨论新技术在生产工程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内容侧重大批量制造技术及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设计。
主要栏目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主要栏目有设计与研究、控制与检测、工艺与装备、专题述评、管理技术等。
读者对象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的读者对象是从事机床及其它工艺装备开发、设计的工程师;从事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及应用的科研院研究人员。
人员编制
据2010年2月《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编辑部官网显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第四届编辑委员会委员有26人,荣誉编委6人。
陈新
高建民
顾锦华
郭顺生
黄传真
黄国权
黄心汉
刘永红
刘永贤
马涛
秦晋宁
陶学恒
王建军
王润孝
王世杰
邬义杰
吴锡兴
薛克寰
姚英学
张建民
张为民
张银发
郑金来
仲秋
刘忠贺
姚锡凡
荣誉编委
艾兴
金振华
佟璞玮
王先逵
张伯霖
张曙
资源保障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依托,据2018年9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官网显示,该学会组织编写了《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机修手册》、《铸造手册》、《焊接手册》、《锻压手册》、《热处理手册》等数百种大型工具书、科技图书和相关教材。出版的学术刊物有《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60余种。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9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共出版文献12118篇。
据2018年9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载文量为7999篇。
收录情况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被《中国科技论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科学文摘、文摘杂志、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1996、2000、2008、2011、2014)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21日中国知网显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总被下载1325761次、总被引4777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907、(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88。
据2018年9月2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被引量为36019次,下载量为316710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影响因子为0.67,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2008名,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53种)中排第11名。
荣誉表彰
1984年,被大连市科委评为市科技情报成果三等奖。
1988年,被辽宁省机械委评为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曾获机械部优秀科技期刊奖;辽宁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图中文字为该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该刊的英文名。办刊宗旨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围绕科研、生产实际,兼顾学术性与实用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以大批量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和成套技术设备的开发设计为报道中心,促进制造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