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杂志》创刊于199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学会主办的药学类学术期刊。据2020年3月《中国新药杂志》官网显示,《中国新药杂志》编委会有编委166人。据2020年3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新药杂志》共出版文献13090篇、总被下载3527377次、总被引9342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12、(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896 。据2020年3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新药杂志》共载文11175篇、基金论文量为3515篇、被引量为80538次、下载量为370866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1.06 。
中国新药杂志资料历史沿革
1992年,《中国新药杂志》创刊,以双月刊稳定发行。
1999年,该刊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2005年,改制成立《中国新药杂志》有限公司。
2006年,该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
2009年,该刊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资助(B类) 。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栏目介绍
报道内容
《中国新药杂志》主要报道中国新药开发研究与应用新成果,宣传新药政策法规和审评技术,传播化学药、中药、生物医药领域新进展,介绍世界上市新药等。
主要栏目
《中国新药杂志》主要有世界新药之窗、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巡礼、新药研发论坛、新药申报与审评技术、生物医药前沿、新药述评、综述、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药物安全与合理应用等栏目。
读者对象
据2020年3月该刊官网显示,《中国新药杂志》的读者遍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在医院、高等院校、研发机构、制药企业、药监部门等人员。
学术交流
2012年3月2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2年中国生物仿制药政策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4月15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协办的“2012年全国心脑血管疾病高级论坛”在广西梧州召开;12月6日-7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2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二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
2013年3月14日-15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中国药品质量与安全高峰论坛暨赛默飞青年优秀论文演讲大赛”在广州召开;4月25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和承办的“2013年中国星药高峰论坛--上市新药点评与发布”在武汉举办;7月20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3药品再评价与临床应用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9月6日-8日,《中国新药杂志》组织20位医学药学专业在校大学生赴山西振东制药参观交流;11月,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3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三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12月21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3药品再评价与临床应用高峰论坛·北京站”在北京召开。
2014年1月13日-14日,由《中国新药杂志》承办的“第三届药品快速检测技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美药品分析技术与检测方法研讨会”在上海召开;4月27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支持的“2014国际医药创新与技术转移大会”在苏州举办,会议以“创新、合作、整合、发展”为主题;10月30日-31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4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四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2015年1月21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生物制药工艺创新与质量安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6月27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5药品再评价与临床应用信息进展高峰论坛——肝病治疗领域专题会议(北京站)”在北京举办;8月12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药学论文写作培训讲座”在北京举行;8月27日-28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生物工艺下游创新技术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11月25日-27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承办的“2015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五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2016年3月5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6药品再评价与临床应用信息进展——肝病治疗领域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3月19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6药品再评价与临床应用信息进展高峰论坛——肝病治疗领域专题会议(西安站)”在西安召开;4月7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疫苗工艺创新技术高峰论坛”在长春举办。
2017年6月17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中国创新药高峰论坛(2017)暨《中国新药杂志》第六届编委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8年5月4日-6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8北大糖尿病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糖尿病并发症的自然病程、发生机制和控制策略”为主题;6月23日-24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8中国创新药高峰论坛暨中国新药杂志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创新驱动发展,质量源于设计”为主题;11月9日-10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主办的“2018创新中药研发论坛”在北京举行;11月15日,由《中国新药杂志》承办的“2018中国生物制品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2019年5月31日-6月1日,由《中国新药杂志》等单位主办的“2019年溶出度与药品质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召开;6月21日-23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9中国创新药高峰论坛暨中国新药杂志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为主题;11月1日-3日,由《中国新药杂志》主办的“2019中国创新药论坛暨中国新药杂志编委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为主题。
人员编制
据2020年3月《中国新药杂志》官网显示,《中国新药杂志》编委会有编委166人。
职务
名单
编委
韩培
陈志南
丁健
丁丽霞
丁锦希
丁列明
董江萍
杜小莉
许嘉齐
纪立农
王睿
王一涛
王东凯
王广基
王鹏
王永炎
王霆
王军志
王亚敏
王汝龙
王拥军
王育琴
崔一民
李波
王晓良
魏宝康
魏于全
周斌
王晶翼
秦叔逵
仝小林
倪健
石远凯
邵蓉
石晟怡
冯婉玉
展开表格
报刊职能
《中国新药杂志》以我国自主创制的新药为重点,跟踪世界新药研发前沿,报道我国新药开发研究与应用最新成果,宣传新药政策法规和审评技术,传播化学药、中药、生物医药领域新进展,介绍世界上市新药,是我国新药创制与临床应用领域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组织机构
《中国新药杂志》拥有一支高层次、高知名度的编委和专家团队。主编是桑国卫院士(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药学会理事长)。编委会主要由147名国内外从事药学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知名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组成,其中包括院士17名,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审评专家28名。
主要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3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新药杂志》共出版文献13090篇
据2020年3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新药杂志》共载文11175篇、基金论文量为3515篇。
据2020年3月《中国新药杂志》官网显示,该刊每期发行量1万册以上,年发行量30万册。
收录情况
《中国新药杂志》、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被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8)、CA化学文摘(美)(2014)、荷兰《医学文摘》(EMBASE/EM)、《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SCOPUS、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药学文摘(CPA)、中国生物文摘(CB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CMC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20年3月8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新药杂志》总被下载3527377次、总被引9342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112、(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896 。
据2020年3月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新药杂志》被引量为80538次、下载量为370866次;据2017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中国新药杂志》影响因子为1.06,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670种)中排第1304名。
获得荣誉
《中国新药杂志》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2001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2004-2008年,连续3届获中国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
2008年,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5年,入选中国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科技期刊” 。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刊徽
《中国新药杂志》刊徽上方由期刊英文名首字母缩写“CJND”组合变化而成,下方是“中国新药标志”的汉字,右上角有商标标识。(如下图左所示)
刊名
《中国新药杂志》的刊名由中英文组合而成,上方是英文“ChineseJournalofNewDrugs”,下方是中文“中国新药杂志”。(如下图右所示)
中国新药杂志
刊徽
刊名
精神文化
办刊宗旨
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反映本省各医学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介绍和推广国内外医学科技的新理论、新进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西医与中医相结合、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立足本省,面向全国。
投稿指南
《中国新药杂志》的文稿要求篇幅全文一般不超过5000字,综述一般不超过8000字。须提供中英文的题名、作者、单位、摘要以及关键词。正文内容一律用5号宋体,1.5倍行距格式录入,文中的英文字母、单词、希腊字母和阿拉伯数字一律用TimesNewRoman格式输入。
参考资料
[1]关于杂志·中国新药杂志[引用日期2019-07-09]
[2]中国新药杂志·中国知网[引用日期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