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73年,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据2018年9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3970篇、总被下载593973次、总被引2283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91、(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45。据2018年9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载文量为2807篇,被引量为16311次,下载量为131308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为0.7。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资料办刊历史
1973年,《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为半年刊。
1985年,该刊由半年刊改为季刊。
2002年,该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原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报道内容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主要报道学校各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覆盖的学科主要有化工、材料、海洋、机械、信息、电子、生物、环境、药学、软件、建工、数学和物理等。
读者对象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读者对象为从事工业行业的员工、专家和工业类大学的师生等。
人员编制
据2018年9月《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编委有35人,顾问5人。
沈寅初
高从堦
郑裕国
宋玉泉
李未
编委
王旭
王万良
王建国
车声雷
计建炳
石东坡
华尔天
刘化章
李小年
杨杨
肖刚
佘远斌
张立彬
陈石平
陈建孟
陈胜勇
周根贵
郑华均
钟明强
单伟光
郑建军
俞立
袁巨龙
柴国钟
高增梁
梁荣华
彭伟
蔡袁强
潘今一
潘响亮
姚建华
科瓦连柯·弗拉季米尔
苏为科
林强
徐振元
杜西金·亚历山大
资源保障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以为浙江工业大学依托,截至2018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馆藏图书已达1080余万册,其中印刷型图书291万余册,电子图书、期刊共316万余册,硕、博士论文473万余册。
合作交流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与美、英、日、德等国的一些图书馆、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交流关系。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18年9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3970篇。
据2018年9月2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载文量为2807篇。
收录情况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科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机械工程文摘》、《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4)等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9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总被下载593973次、总被引2283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91、(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645。
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5版)数据显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影响因子复合JIF学科排序为第30位(30/422),期刊综合JIF为第22位(22/422),技术研究类JIF为第7位(7/169),三项排名指标分别比2014版提升了33位、31位、15位,2015年《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的复合JIF超越《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6/422)、《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95/422)等,跻身全国前30强。
荣誉表彰
1995年,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三等奖。
1999年,获全国高校自然优秀学报及教育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2014年,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
2015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四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5—2016)》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
2017年,经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审委员会评定,《浙江工业大学学报》获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
据2018年9月官网显示,浙江省现有期刊共228种,参加申报推荐98种,有28种期刊获得优秀期刊表彰。这是《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继第四届、第五届连续获奖后,又一次获得业界赞誉。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图中左侧为浙江工业大学校徽,文字为该刊的中文名,英文是该刊的英文名。办刊宗旨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服务学校建设发展全局,服务学术进步和知识创新。